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九章 且将富贵好还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个好苗子,将青苗法的事情做了个了结。可是青苗法之外还有别的新法,新旧党政依旧在继续,两方互相攻讦也在继续。

    这段时间中书省处理过的弹劾沈耘的札子也不在少数。

    与其让这么一个年轻有为的后辈在前边顶雷,还不如放到外边去历练一番。如果能够做出一番政绩来,到时候再学当年王安石之故事,磨勘结束,一道诏书直接召回京城入馆职。之后升任朝官,从此一路坦途。

    曾公亮老了,所以对于后辈的提携,也变得越发谨慎。

    听了曾公亮的解释,赵顼沉默了。随即幽幽叹了口气,摇摇头:“罢了罢了,便由得你们决断好了。”说完这句话,也不再查看札子上其他人的安排,自是用朱笔写了一个字“可”。将札子交还给曾公亮,赵顼吩咐道:

    “既然沈耘的职事离家乡这么近,就特准他一月回想省亲。”

    次日,吏部的帖子便送到了沈耘手头。同样接到帖子的,还有赵文清等几人。

    各自拆开看了之后,便兴冲冲地跑过来问沈耘:“沈兄,你被差遣到了哪里?李兄去万全县知县事,我去云台县做个试知县。曾兄去光州做签判,周兄则是去了辰州。”赵文清与李之仪几人进来,兴冲冲地对沈耘介绍着各自的差遣。

    “沈兄,莫非你当真留在了京中?”

    京朝官可以接任馆职的几率相当大,因此大宋的官员也养成了宁可在京中官居五品,也不愿到地方权居三品的臭毛病。

    沈耘摇摇头。

    赵文清几人立即惊奇起来:“沈兄,你到底是什么差遣?难不成,你也被外放了?”见沈耘点点头,几人诧异着要看沈耘到底被差遣到了哪里。

    “陕西路庆阳府安化县知县事。”

    听到沈耘回答的四人齐齐叫出声来。

    这不让留在京中也就罢了,为什么要将沈耘发配到那个地方去。要知道安化县虽然是庆阳府的郭城,可是比秦州还要靠近西夏。最近几年安化县每年遭受西夏攻击的次数不下七八次,治下百姓不胜其扰。到了这种地方想要做出政绩,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沈兄,我看,你索性找个由头暂时辞了官职。过两年再谋高就不迟。安化县,那可不是善地。”秦州和庆州离的太近,那安化县什么路数大家都清楚。据说上一任的安化知县整整磨了七年,才从这个位置上离开。

    对年轻的进士们来说,这无疑就是在蹉跎岁月。

    沈耘苦笑着摇摇头:“我既然能够给陛下上疏,那么就不能有丝毫的退却。一旦如赵兄所言,将来只怕仕途艰难了。”

    更何况,沈耘还有别的话没有说出来。真正到了地方,自己就能够将胸中所学尽数施展开来,而且新政的种种弊端,也能够及时发现和修正。他想要的,可是一个国富民强,无人敢欺的大宋。越是艰难的地方,越值得他去闯一闯。

    一行五人,与应谦一和岑士望相邀,一起到吏部参部注授。

    当岑士望得知沈耘居然授官在他的故乡的时候,简直惊讶到不可思议:“沈兄,你这是遭了哪门子的罪。哎呀,这几年的安化县……”岑士望没法说,只能连连摇头叹息。被恰好遇到一起的叶祖洽听再耳中,不由得一阵冷笑。

    料想科举之后,哪一个状元郎也不想有别人的风头盖过自己。

    然而叶祖洽就在这不幸的人当中,前些时日沈耘就是朝堂的中心,这让他不得不嫉妒。如今自己被授官兵部职方司郎中,而沈耘却是一个小县的县令,这下子心里终于好受了许多。

    参部注授的程序,是需要新科进士在流内铨申报自己的脚色,祖上三代姓名籍贯职业等等的信息都会被录入进去,形同后世的档案一般。将这些信息申报过后,总算是能够注官了。流内铨将一应文书交付给沈耘,自此之后,在三月之内,到达庆州述职,就能够正式就任了。

    一脚踏出吏部大门,却忽然有个小吏走过来,冲沈耘一拜:“沈县令,曾相公有句话要小人传给你,到任之后,做出些事情来。年轻人锋芒毕露不是坏事,但未曾磨砺过的锋芒,终究会害人害己。到了庆州,替他看看当年范相公修筑的堡垒。”

    沈耘沉默良久,抬头时,眼中露出些许精芒:“替我谢过曾相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