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八章 一代名臣司马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东林党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名义上是一清二白的道德君子,其实也不过是受利益驱使的代言人罢了。哪怕最后被清算,遭受冤屈的也不过少数人。

    因此沈耘将这些邀约全都拒绝。今日的请柬,似乎与那些做工极为精美的请帖不一样。这是一份简单的书信,信封上只是工整地写着“沈耘亲启”。语气首先就不一样,那些商人可是怎么客气怎么来,压根不会直呼其名。

    坐在房中,沈耘打开信封,一张单薄地信纸上,写着让沈耘激动不已的文字。

    “沈生之札子,真知灼见,某一时惊叹不止。然心中亦有不少疑窦,久思不得其解,故冒昧相邀,请沈生前来一叙。冒犯之处,还望海涵。司马君实。”

    从上一辈,到这一辈子,沈耘对于司马光都不陌生。上辈子小学课文里就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而长大之后,看司马光的生平,更是钦佩那一句:“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

    一个人将做人做到这样的程度,足以见其赤诚。

    沈耘强自按捺心中的激动,唤伙计送来一桶热水,沐浴一番过后,穿上自己新买的一身青衫。这等态度,是见赵顼的时候都不曾有的。沈耘的心中,自然有一套对人的评判标准。赵顼是皇帝,值得他敬畏。但司马光是长者,值得他尊敬。

    沈耘将这几日与赵文清等人研讨后对于柜坊的一些改进意见放在袖中,与其他人打声招呼,在他们羡慕的眼神中离开了客栈。

    司马光的府邸是朝廷赏赐的,在京师也相当有名。

    沈耘拿着请柬敲开大门,门子看到是司马光亲笔书信,自然勤快地飞奔进院子前去禀告。不一时便泡回来,气喘吁吁地将沈耘让进去。

    门子带沈耘前去的地方,是这处院子的客厅。来到门口的时候,司马光已经等在了里头。沈耘在进门的时候,便开始观察这位千古名臣。

    一身半旧的青衫,清癯的面孔,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见沈耘走进来,司马光起身相迎。而站起之后,沈耘也发现司马光身量不高,体态更是消瘦。待他走到厅中的时候,司马光也迎到了他的面前。

    “学生沈耘,拜见司马公。”沈耘尚未授官,来此处也是私人性质的会晤。所以沈耘见礼,对司马光的称呼也是用士林后辈拜见前辈的称呼。

    对此司马光暗自点头:“起来吧,一路行来辛苦,来,先坐下喝杯茶,我们再说别的事情。”他没有料到沈耘居然会这么快赶过来,看着他头发还有些湿润,也知道来时心切,所以便叫婢子端茶上来,容沈耘歇口气。

    沈耘尽可能将礼数做到周全。

    这个有心的举动,倒是让司马光对他的看法稍微改观了不少。只是这位老人家可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首先考校起沈耘的学问来。

    “沈生除了经籍,不知俗常还看些什么书?”

    “禀司马公,这些年学生读过的书有六百八十三本。其中与科考有关的,五十三本。天文地理星相卜算,三十余册。当朝诸多文人雅士的诗文,凡一百三十七册。诸子百家,传世的也看了不下百余册。剩下的都是历代名人典籍。”

    六百多本书算不得多。

    但是如果能够将数目精确到个位数,那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司马光私下也曾打听过沈耘的家境,知道能借到这么多书,还是依赖范纯粹。也就是说,沈耘是这三年多读了这么多书。

    司马光点点头:“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此句作何解?”

    沈耘笑了笑:“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养,隘其利途。”

    其实沈耘的答案与司马光的询问根本就是《管子.国蓄》中连着的两句话。司马光是借此询问沈耘,他所提出的柜坊制度,会不会对国家的经济体系造成冲击。而沈耘的回答则更加精妙,委婉地告诉司马光,比起这个,民间高利贷的祸患更大。

    听到沈耘的回答,司马光怔了怔,随即大笑起来:“不错,那先王知其然,故不求于万民而籍于号令也又做何解?”

    沈耘略作思索:“权也,衡也,规也,矩也,准也。”

    略带些打机锋的询问和回答,让司马光对沈耘的看法忽然就变得有些不同起来。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让他看到了沈耘思想中对于国朝积弊的忧虑。而第二个答案,则看出沈耘并非如他先前看待的那般油滑。

    因此司马光含笑,向沈耘劝茶。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