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四章 行商见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处置,岂不是要烂在手里?”

    武士彟说的这些,其实便是自然经济的一个天然短板。隋朝的纺织业基本还是自然经济,和宋明发达的纺织业工场化局面完全不同,并没有哪个豪商会一直养着几百几千的女工,等着收买蚕茧缫丝织布,丝织业的各个环节,几乎没有社会分工,市场的模糊,也导致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模糊,一旦某一环出现了商机,上下游却缺乏配套资源来快速响应,扩大生产。就如这个例子一般,等到商户们看到直接买茧子缫丝后卖出有差价赚,但是他们却没办法快速组织出这个人力去做,只好便宜了有备而来的萧铣。

    沈法兴用了好半晌,才转过这个弯儿来,心中却是愈发惊叹:“如此说来,整个苏湖各州都缺劳力,咱家大人不是也缺劳力么?南苕溪的屯区咱也看过,就几百户人家,靠这些人,如何够煮茧缫丝那么许多……唔,这五千石的生丝呢?便是日夜不停做,也差着三五倍呢。”

    “这个咱便不知道了,不过总归是有秘法的。大人懂得的秘法,还不知有多少呢,这些小事儿,算是九牛一毛吧。咱只知道,江南寻常人家煮茧都是用清水,大人却让庄子上的农户用一种加了秘制碱面儿的水煮茧,煮出来的茧子,抽丝快得多,丝头也容易找,抽出来的丝成色也好,不黏也不断。缫丝的时候用的踏车也颇为不同,至少是五个锭子一起卷绕。听说还有一些刚刚制成的,把纺车的锭子从横着改成竖过来,用一些机关转向牵引,锭数能加到八个……这些都是将作监里带出来的一些工匠秘制的,咱也不懂其中道理,总之知道有这么回事儿便成了。”

    两人悠然神往地叙谈了半夜,沈法兴才知道萧铣在这么区区一桩江南商人们做惯了的生丝生意里面,都挖出了这么多门道。而之所以他们此次只贩售生丝而不贩售绸缎,显然也是同理的——这两年江南因为修河,民间劳力紧张,女人都下田干活了,织布的劳力支出两三倍于缫丝,即使有些许技术改良,那也是做不完的。不如利用北方这些年人民空闲人力价值低廉,相对而言有采购生丝后加工转卖**的转口贸易潜力也大,让出一部分供应链中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环节。

    当然,以沈法兴的专长,这辈子也是理解不了“供应链”这个概念了。

    次日船队沿着汉水继续北上,沈法兴小心押运着船只,一边有一搭没一搭跟武士彟求问其他萧铣行商的秘辛。武士彟拣不妨事儿的消息,也都知无不言。

    由此,沈法兴知道了此行运送的茶叶也在揉酵制砖的过程中做了些改良,让长时间高温环境下的保质时间得到了延长。也知道了此行的货物当中,除了丝茶是大宗采购后加工转卖的之外,也还有两个相对小宗一些的货物是萧铣的庄园自产的——无非是一些酒类和糖料。那些糖料看着还有些浅红色,不过卖相口味都比灰塘要好不少,据说是煮糖水的时候用些竹炭吸附了一遭,具体细节不清楚。那些酒,却是用榨糖后剩下的竹蔗废渣再浸酿了一遍,好歹也有比白醴酒高那么三五成的度数,口味比较甜,而且胜在不用粮食,成本很是低廉,完全是制糖的副产品。

    至于制糖酿酒的竹蔗,自然是仁寿元年初,西溪河地块整治好时便种下的。竹蔗比桑树要更耐受环境,先种上一季颇能改良水土,而且生长期两年一轮,也比别的保固水土的作物短一些。

    ……

    因为江北的运河今年还未挖通,他们能够走的最经济的路线也就是沿着汉水在南阳一带卸货,然后由北方客商走陆路就近把南阳的货物经宛中牟等地运到洛阳。到了洛阳之后,因为本就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大城市,本地便可消化相当一部分货物,多余部分或经广通渠供关中,或走孟津渡北渡河东,一路由雁门出关贩售突厥,都是可以的。

    北方的陆路贸易萧铣还没有精力和财力铺开,所以只有用最简单的法子解决——让一些利,让北方豪商在南阳就把货全部吃下,其余的后面任由他们转营。这一趟,武士彟最初联络的买家便是他自己在并州时合伙做木材生意的引路人许文宝,别的买家就靠许文宝再去找了,第一年,少不得为此许给许文宝多几个点的掮客佣金。

    十月底,船队到了襄阳,过河便是樊城南阳。一路平安赶到的武士彟指挥着沈法兴等卸货安顿,他自去邸店寻访接盘的老友许文宝。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