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八章 战略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最好要有五千四百门大炮共计一百个炮兵团,另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150mm加农炮,决战时要靠长射程的加农炮压制敌炮;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240mm、280重榴弹炮,决战时要靠这些重榴弹炮轰开日军的要塞工事,为步兵打开缺口。这两种火炮的数量虽少,但不可或缺。

    上面所说的大炮虽多,可大炮很便宜,75mm野炮也就是一万美元左右,炮弹是很贵的。一百个基数就是一万发,每发二十五美元,一门炮就是二十五万美元。为什么一定要一万发炮弹?这是参考日军来算的,他们的军事后勤一般是按会战份,一个会战份每门大炮的炮弹准备是三千发,一万发就是三个会战份。也就是说,只要武汉会战、山西会战、南京会战这三场会战打赢了,中日肯定会进行谈判——对日本人来说,再打还是输,早撤为妙;对国民政府来说,打的都是钱,日本只要退出中国就行了,再打你也拿不到赔款。

    没有制空权后勤就不会通畅,炮兵也会被日军飞机压制,所以两千架战斗机是必须的,并且每年还要补充一千架;而大炮,最好是五千四百门,没有四千门也可以将就,但炮弹是不能少的,最少这三场会战的炮弹不能少。”

    李孔荣一口气解释完为什么反攻要两千架战斗机、两千门大炮、一百个基数的炮弹之后停顿了一下开始喝茶,他觉得和什么都不懂的文青记者解释军事问题实在累人,可为了宣传海军抗战必胜论,他又不得不科普这些难懂的后世军事常识。

    李孔荣刚才是滔滔不绝,报馆的文书疾笔如飞也还是有些赶不上,现在他停下来喝茶,几个文书赶快加紧记录。关楚璞郁达夫等人却听的津津有味,从来没有人从军事战术层面分析抗战,他们鼓吹最多的是‘正义’、‘民心’、‘地大物博’、‘四万万民众不屈服’等等之类,李孔荣别开生面的以战论战,让他们大开眼界。

    “飞机为什么要那么多、身管火炮为什么要那么多、炮弹为什么要那么多,我上面都说过了。”李孔荣放下茶杯接着说。“按照上面的分析,十一亿美元是严重低估的。现在性能最好的飞机一般要五万美元一架,加上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训练,每架作战飞机算十五万美元,两千架就是三亿,这是绝不会错的。

    并且,这些飞机必须使用正确的战术、必须有廉洁善战的指挥官、必须有负责的地勤以及有效的预警体系,不然三亿美元肯定不够。举个最简单例子:霍克三型战斗机的起落架是可收的,但正是因为可收,飞行员降落的时候常常会忘记放下起落架,他们以为起落架是放下了,因为其他战斗机起落架不可收,降落的时候不需放下起落架。

    结果如何?飞行员常常有人因为忘记放下起落架而摔飞机。这不是一次两次,这样的事情很多。这是谁的问题?飞行员没有这个习惯可以理解,但是地勤可以改善,他们完全可以派一个人专门站在跑道上观察飞行员是否放下了起落架,没有就挥旗或者发射信号弹提醒飞行员,这样就不会摔飞机了,但地勤就是没有这么做,于是摔了一架又一架。

    抗战之初中国空军大约有三百多架作战飞机可实际能上天作战你们知道有多少?不到一百架!我听说的数字是九十多架,当时常先生差一点毙了毛邦初。有三分之二的飞机不能升空作战!如果按照这个比例,那么两千架作战飞机是不够的,最少需要六千架。所以海军航空兵从航校开始就非常重视地勤人员,他们的工资是飞行员的一半,击落一架敌机的荣誉和功劳飞行员一半、地勤人员也一半。而海军飞机出勤率务必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海军五艘航母三百架飞机要是像空军那样只有九十多架作战飞机,那还打什么?回家种地好了。

    飞机三亿,炮弹五千四百门火炮则需五千四百万发炮弹,这就和刚才不同了,刚才炮弹算的是两千万发五亿美元,现在算下来是十三亿五千万;卡车也要增加,我不清楚现在国内有多少辆卡车,这个就暂时不变吧。和炮弹费用相比火炮是很便宜的,也就是三四千万美元,这钱不多。

    至于油料……,我知道是抗战前全国有二十万辆汽车、一千架各式飞机,每年需要进口汽油一亿加仑[注74],这二十万辆汽车不少是轿车,我不多算,就算一亿加仑汽油吧,每加仑二十美分,一年两千万,三年就算七千万美元。其他就不记了:一百个炮兵团训练用的炮弹钱不计;150mm加农炮、240mm、280mm重榴弹炮以及炮弹的钱不计。现在你们加起来算算,靠陆军把日本人赶出去要花多钱。

    还有两点大家要注意,一是这仅仅是空军和炮兵的钱、是外购我们不能生产武器弹药的钱,步兵用的重机枪、战防炮、迫击炮、步枪、手榴弹、各种子弹的钱不在其中。还有士兵的军饷、衣被、抚恤的钱也不在其中;反攻中对城市的破坏、百姓的误伤也不在其中。

    二是将领的选择也很重要,假如统帅是……有‘猪’之称的刘峙,他虽然有福将之名,可万一运气不好输了会战那成本又要涨……”

    仔细一推算,刚才的十一亿美元涨到了二十亿美元,几个人都连连摇头。王君实道:“李上校,我们大炮造不了,难道炮弹也不能生产吗?”

    “可以生产啊。我记得1936年就造了九万多发的75mm山野炮弹。”李孔荣回忆着兵工署的数字,说罢又笑:“问题是要反攻,这些产量够吗?炮弹生产涉及到原料、车床以及合格的技工,你想想产量从每年九万多发提升到每年一千万发需要多久?”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