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身在迷途自不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重华殿里,阿芫照着那篇《凤求凰》一笔一划地临摹,行书十分考验笔力,她从早上到现在写了一摞堆在书案上,字迹仍旧是歪歪斜斜如鬼画符。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她的十五岁生辰,外祖母打算让她在长乐宫行及笄礼,她在长乐宫里已经住了好几天了。看着笔下漂浮不定的字样,阿芫写得心烦意乱,纸团丢得满殿都是。

    有宫人快步进了内殿:"郡主,李公公来了!"

    阿芫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哪个李公公?"

    "太子殿下身边的李公公啊!"婢女刚说完,一个年近四十、看起来面容十分祥和的管事公公就从她身后进来了。

    他向阿芫行礼,口称参见,做的是最卑微的动作,神色却不卑不亢,丝毫不见为人下的谄媚。

    阿芫吃了一惊,刚要起身,转念一想又忍着没动,"公公这是?"

    "咱家奉了太子殿下的令前来,郡主不用惊慌。"李忠慈眉善目地说:"永济渠已经修成了,殿下半个月后便要下江南巡视河道,特命老奴前来告知郡主,郡主的及笄礼……殿下恐怕无法一观了。"

    "他要去江南了?"阿芫重复道,一霎那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此次江南之行除了巡视河道,更重要的是要安置好长江几处峡口的流民,故而耗的时间要多些。"

    阿芫了然,点了点头。永济渠虽修成了,但长江几个峡口附近的几万百姓却失去了安身之所,其中又有大部分人是北朝子民,舅舅修大运河的初衷便是想让北朝的商业繁荣起来,让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些,自然是不会放着这些失去家园的流民们不管的。而能代表舅舅天子身份的唯一人选,只有太子。

    李忠悄悄观察着眼前的少女,他侍奉太子多年,这是头一回见主子对一个女子如此上心,宫中多年的沉浮让他深谙宫廷之术,他隐隐预料到,卫国公这个小女儿将来绝不简单,也许,她会成为太极宫未来的女主人。

    阿芫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试探性地问道:"那……他什么时候启程?"

    "日子定在了下月初七,您是想……"李忠有点明白她的意思了。

    阿芫不说话,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再次微微点头。

    "老奴定会将郡主的意思悉数转达殿下,"李忠低了头退出去,"老奴就不叨扰郡主了。"

    婢女送了李忠出去,阿芫盯着案上元乾的字,不禁愣了神。

    殿内烛光浮动,掌事姑姑举了一尊三足铜灯进来,柔声道:"郡主仔细伤了眼睛。"

    阿芫却问:"姑姑知道长安城里有什么供奉香火的去处么?要灵验些的。"

    "你这丫头,打听这些个做什么?"掌事姑姑替她点好灯,"长安城里最不缺的就是寺庙,永康里附近的永宁寺香火倒是挺如人意的,但若说灵验……那便是城外的白马寺了。"

    "白马寺?很远么?"阿芫在脑海里思索这个名字,她似乎从哪里听过,再仔细想却又什么都想不起来,脑子里连个影儿都没有。

    "是啊,若不是因为太偏僻,香火最旺的便不是永宁寺了。"掌事姑姑替阿芫收拾了满地的纸团,笑着说:"郡主随身挂的那个平安符,可不就是长公主在白马寺求来的?"

    "是吗?"阿芫从内衫里摸出脖子上戴的平安符,凑到眼前仔细端详。这是她从小就带在身边的东西,跟着她也不知道多少年了,似乎在她有记忆的时候,它就在自己身上挂着了。

    "郡主问这些可是要去上香?"

    "不是……我……"阿芫脸上浮起一抹红云,不知道说什么好。掌事姑姑笑了笑,当下也并未再问。

    第二日下午,马车自阊阖门而出,穿过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径直出了城,一路行驶在山道上,山道颠簸难行,从人小心地驾车停在了幽深僻静的山腰处。

    阿芫下了车,"白马寺"三个烫金大字映入眼帘。

    山门前有个穿灰僧衣的小和尚在清扫台阶,阿芫正想叫住他,那小和尚一看见她,立马放下扫帚就跑了进去。

    阿芫纳了闷,这和尚怎么一见她就跑啊?她也不是那么凶神恶煞呀!

    寺门前有一段不长不短的石梯,有参天古树伫立在一旁,腰身有两人合臂粗,枝桠向外伸展覆盖,形成一片巨大的绿荫,供香客纳凉。

    阿芫进寺门环顾了一圈,发现这白马寺并不大,而且没什么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