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幕——好女人王凤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时代还是很根深蒂固的。

    木匠每个月工资一发,除了交十块钱的养老钱,剩下的24块钱,一分不留的都交给王凤莲。

    粮食是国家每个月在粮本儿上定量供应的。

    木匠技术工人——35斤/月。

    王凤娇:——24斤/月

    (市民和十岁以上的孩子)

    (十岁以下的孩子)——6斤—18斤/月

    就这么一点儿的粮食哪里够吃?你想多买点,抱歉!你有钱都买不到。

    那时候全国人民都没有人能够吃,那年月,每个人都活的非常的艰难。

    说起来,作为主内的女主人,王凤莲确确实实是个了不起的好女人。她能干,要强,也顾家!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让一大家子吃饱常常是绞尽了脑汁,四下扒拉。

    王凤莲除了为男人传宗接代努力拼儿子外,几乎每天都得背着最小的孩子,洗衣服,做饭,收拾家务。

    到了挺着大肚子实在干不动活时,就给家人纳鞋底子,做鞋子,做衣服裤子。

    无论在什么身体情况下,若是能够接到一点打零工的活儿,比如:糊纸盒子,勾线手套什么的,只要能在家里干的,不影响她带孩子的活,

    哪怕是只挣个几分几毛钱,她也会接,从不放过。

    有时零工接不到活,王凤莲就怀里裹着最小的,背上再背着一个大点的,手里在拉着一个更大的,或者大的带着小的拉成一串串,孩子们都背着大大小小的竹筐子。

    跟着妈妈去外面的菜市场,煤渣堆,垃圾堆,翻取还能利用的各种物资。

    也许有人会问,为啥孩子不放在家里,让大的看着小的?

    非要背着抱着的,那能干啥活儿?

    谁能一生下来就吹口气能长大?

    那个都是小孩子,当年最大的孩子就是木匠带着的女儿也才5岁,还跟后妈不亲近。

    木匠的父母们,也在外面辛苦扒食,哪有时间经常帮他们带孩子。

    那时烧火做饭都是明火,往往一出门都要走好远。扒拉大半天才能捡到不多能用的东西,

    这么久不能在家,万一孩子磕到,摔倒,渴了,饿了,病了!穷人最经不起的就是意外。。任何意外也许都会是场灭顶之灾。所以,尽可能的都要放在眼前看着。。

    求邻居帮忙?谁家能有闲人,就算人家偶尔帮忙给你看着了,你怎么回礼呢?家里就是啥都不够才出去四处扒拉的,有东西能送人回礼就不用出去瞎忙活了!

    这么多年,王凤莲就是自己,背着,抱着,带着,拖着抚养孩子的同时也尽可能的为家里添补。

    王凤莲经常会去附近的菜市场捡菜叶子。当地的农民会把自家种的菜,拉到市场上售卖。

    当地的农民还是比较厚道和大气的,能有地种,在这个塞上江南的福地上,最起码还是能吃得饱的。

    像王凤莲她们这种挣扎陌生的城市里,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文化的城市贫民,那是真过得不如当地农民好。

    有时遇到善良好心的农民,见她一个女人拖着这么多的孩子来捡菜叶子,也会松松手,给她扒点儿人还能凑合吃的菜叶子。

    有时遇到一些实在蔫儿吧,甚至坏了一半儿的菜或者水果,王凤娇也会半买半捡的,收拾回家。

    她在小小的院子里还养着两三只鸡,好一点的就做给家人吃,实在不行的,就可以喂鸡了。

    她也经常去焦化厂附近,煤渣堆上捡煤核。

    塞北的冬天特别的冷,冬季有漫长的五个月。

    家家户户每年的炭钱,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那个时候哪有什么煤气,天然气,就是夏天,也得要烧煤开火做饭。

    所以她就去那里捡那些还没有完全充分燃烧完的煤渣子。又细碎,又不禁烧的煤核儿。常常扒拉好几个小时也才能捡到小小半框。

    遇到垃圾堆,也要在里面翻翻捡捡,看看有没有能卖钱的瓶子,能点炉子破纸,或者好好洗洗还能凑合糊鞋底子的碎布头。

    总之,王凤莲是一个非常会过日子的女人,整日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她手里的活儿就从来没停过,王凤莲毕竟不是超人,只是一个拼尽全力,对抗着生活煎熬的女人。

    多年下来,她的背让孩子,让生活彻彻底底的压成了驼背。。。

    就是这样一个坚韧不拔,勤勤恳恳,老黄牛一样的女人。

    一个让黄蓉蓉都心生敬佩,无限怜惜的女人,居然是生生逼死了亲生女儿小芳芹的刽子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