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象牙塔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会与本专业有任何瓜葛,现如今只希望能够借着“专业对口”的名义争到入场券;曾经的意气风发与优越感早成云烟,每回出门祈祷的是这次能够顺利一些;曾经想得美美的,将来定要大施拳脚,“将来”已到,而现在连门都没打开。

    它让平庸的人学会妥协,一次次的拒绝渐渐磨平了他的锋芒,他开始怀疑过去的张扬是否是无知,现在的狼狈是否真实。

    一方面,他由衷羡慕那些已经找到好工作的同学,有时候也嫉妒工资低廉连糊口都成问题的同学;虽然被拒无数次,偶有成功,简历依然在飞,希望找到一个稳定、待遇不错的处所。

    另一方面,他的自尊,慢慢地放低,却小心地对人强颜欢笑,不让人发觉他内心越来越浓重的自卑。特别是面对那些在他步入大学时大喜若狂的父母,还有连声道贺的亲戚们,他们都以为他升入大学后半辈子就没问题了。

    求职也让不善于即兴表演和拿不出表面文章的人心灰意冷——原本以为只要有真材实料,那些花花绿绿的形式就是多余。谁知道竞争如此激烈的人才市场,十九平凡的面试官最在乎的还是你能拿出多少料子来博得他们欢心,叫他们放心。

    然而初次见面,HR只花短暂的时间就对陌生人作出综合判断,企图通过一次会面就预测日后的职业能力,多么天真的想法!

    大多数面试,不过是面试官在找“喜欢的人”,可这是多么主观性的事情。漂亮的人可能因为光环效应取得信任,也可能被贴上“花瓶”的标签从而被拒之门外。

    相貌不佳的人,可能无辜获取消极评价,就像黑人总与“暴力”、“落后”挂钩。口若悬河的人可能被夸才思敏捷,也可能被以为是哗众取宠而招致嫌恶。

    面对众多求职者,主考官记住的面孔寥寥无几,或许是最有特色的,或许被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左右。

    诸多心理学研究都证明面试中的人工判断并不科学,然而有比此更快捷、经济的手段吗?哪怕面试官在以往经验中早已发现这个道理,恐怕还会一如既往。他们恐怕也是如此进入公司的,被选择能给人“我优秀我胜出”的自豪感,并说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值得延续。

    若他们否定该法,意味着他们当年被人“看走眼”,他们并非优秀的——这样的评价多么伤自尊啊。再说,面试不就是考验人如何将自我最讨人信任和欣赏的一面展示出来吗?害怕这种形式的人,就有信心取得线性模型的青睐?

    她发微信给妈妈,希望从她那边获得慰藉。妈妈却说:“你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手够不着的地方少觊觎。”

    师甜回道:“我还以为工作不难找呢。刚发出简历,人家说,来吧,来面试。现在我怀疑他是群发的。”妈妈发来“偷笑”的表情。

    师甜说:“关键是你扑棱棱过去,等到最缺德的话,您先回去等通知吧——千年等不到一回通知。”妈妈发来语音说:“甜甜,没事,咱不着急。现在不光是单位考察你,你也得考察单位。我相信我女儿的,读了那么多年书,还怕找不到工作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