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会去各种各样的地方。
但是首先,我们会先拉起个队伍来。
人都不齐,还怎么搞笑呢?
拉起队伍的办法,是一个个地去找。
就像贪吃蛇一样,找到一个,队伍就壮大一些。
幸亏,小鸭子们,彼此住得都不远。
一般情况下,会有两三个小鸭子,到我家来等着我。
等着我干什么呢?
主要是被检查作业。
我的作业,每天会被我爸检查一遍,若是有一处错误,便不能出去玩了。
人生在世,哪有不出错的道理呢?
所以,这就是,那两三个小鸭子的作用了。
她们会坐在我家的沙发上,一字排开,安安静静地,盯着我爸。
若是我爸,发现了错误,就会长叹一声:“算了,看你的小朋友都等了那么久了。你就出去玩一会儿吧。”
哈哈哈。
姜还是小的辣。
我稍微用点权谋,就可以出去玩了。
于是乎,我便带着队伍,往下一家去了。
一般情况下,我会先去章琴家。
章琴,有两种获取方式。
一种是,在她楼下,大声吆喝。
“章琴!章琴!”
章琴,就会从六楼的某个窗户里,伸出头来:“好嘞!我来啦!”
另一种是,到她家里去找她。
她家的路,我在梦中,不知道走过多少回。
走过一条林荫小路,再爬上六楼。
六楼,在那个年代,是多么简单的事情。
不过就是噌噌噌的事情。
敲敲门,章琴便笑嘻嘻地站在门口了。
章琴的房间,是用厨房改建的。
而原来的厨房,被挪到了阳台上。
章琴虽然住在厨房里,但是一点不妨碍她,很开心。
我们在她的房间里,嚯嚯来,嚯嚯去。
然后,再到她家的客厅里,嚯嚯。
我们把她家的客厅,倒上水,做成海滩的样子。
我们光着脚,跳到水里,装作在海浪中嬉戏。
我们玩得很嗨。
代价是章琴家的家具和沙发浸了水,发了霉。最后章琴的屁股,开了花。
玩水这个事情,小鸭子们,是超爱的。
不但在章琴家里玩,我们还在我家阳台上玩。
我家的阳台,其实功能丰富。
首先,吃饭的大桌子,占据了阳台的一大半。
其次,家里的其他生物,都住在阳台上。
所有的花花草草,都种在阳台上。
家里的三只猫,小花,大黄,雪球,曾住在阳台上。
蓬蓬勃勃的金鱼,住在阳台外的鱼缸里。
头顶上,挂着晾干的衣服。
地板上,经常被我们注满水,再撒上石头,妥妥的沙滩既视感。
猫不喜欢玩水。它们一脸厌恶地,站在吃饭的桌子上,望着我们。
除了生机勃勃的阳台,我家的其他地方,有点阴森。
出现在我噩梦之中最多的,是我的房间。
章琴的房间是厨房改的,其实,我的房间也好不到哪儿去。
我的房间,就在大门口。
一推开大门,就是我的房间。
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小床,一个小桌子,一把小椅子。
再拉一个门帘。
完美。
小小的房间,我在这里做作业。我的床下,放着我的各种宝贝。包括我的一大桶积木。一盒子娃娃和各种碎布做的衣服。还有一盒捡来的漂亮石头。
我的小床,不高,主要是方便我的猫,可以跳上来。
小花和大黄,会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摸摸跳上床,钻进我的被窝。然后我们就粘在一起,暖暖和和,开开心心的。
为啥要偷偷摸摸呢?
因为我爸禁止小猫跳到床上去。
因此我和小猫,便形成了默契。
要夜深人静,偷摸着,才能在一起,暖暖和和,开开心心。
我的房间本身,是暖暖和和,开开心心的。
但是,大门,却成了我的童年阴影。
我的噩梦中,反复出现的一幕,是我拿出钥匙,打开门,一推开,哇塞,好黑。
或者,我打算关上门,却突然伸出一只手,挡住了即将关上的门。
我的天。
太吓人了。
再坚强的人,也有软肋。
原来我的软肋,就在我的记忆深处。
其实除了大门之外,其他都还好。
客厅两个沙发。
一个转角沙发,一个直沙发。
两个沙发的作用不一样。
准确地说,在不同生物的眼中,作用不一样。
在我的眼里,直沙发,是用来坐着,吃酸萝卜用的。而转角沙发,可以用来坐着,看电视。
而在我家猫眼里,直沙发,是用来磨爪子的。而转角沙发,是用来上厕所的。
额。
至于为什么我家猫,选中了转角沙发作为厕所,原因一直困扰着我。
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来和猫,斗智斗勇。
最后,我得出结论,猫,是一种很固执的动物。
从客厅,再往里走,便是个大房间。
我爸出差的时候,我便把欧阳立从这里赶出去,我和章琴搬进来。
晚上,我俩关好门,打着电筒,讲鬼故事,或者,披上各种被单,化身模特,将大床踏得吱嘎乱响。
从这个大房间望出去,是一座大山。
我们可以望到的一面,光秃秃的。
只有低矮的草,还有强劲的风。
但偏偏,爬到了山顶,或者翻过了山峰,马上就是一派山水悠然的模样。
山里最多的是松树。
风一动,便是松涛声。
漫山遍野,排山倒海。
松林间,是厚厚的松针和被松鼠掏空了的松果。
沿着松林间的小路,翻过几座山,便可以走到一个巨大的湖边去。
一路上,清风和艳阳相伴,真是人间美景。
更重要的是,翻山越岭到湖边,心情愉悦。
最重要的是,对于见识短浅的我来说,这一路湖光山色,便是我人生中见过的,最美的风景了。
虽然后山的美景如斯,但我们最爱的,其实是光秃秃的小山坡。
山坡上有巨石。
我们就挤在巨石上,吹着大风,头发飘扬,咯咯地笑,聒噪地打闹,彼此高喊着名字。
“欧阳君,欧阳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