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放纵,而是对于放纵的畏惧。我们如此担心宠坏孩子以至于以对孩子过度控制而告终。
——阿尔夫·科恩
在生活中,我们不是孩子,没有孩子气,不必和孩子争得面红耳赤,应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运用智慧教育孩子。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课堂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但当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学习的时候,就面临了竞争,随之而来的是成人的评判。考得好,孩子迎来胜利的荣誉,反之,就是失败的耻辱,令他们抬不起头来。一些孩子为此得到表扬和鼓励,会越来越好;另一些孩子则在学习过程中受挫,于是越来越差。
蕊蕊上小学和初中时,成绩优异,成了父母和老师的荣耀,但自从上了高中之后,她的成绩逐步下降。
成绩平平的蕊蕊不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香饽饽,而且备受冷落。
这让她心里感觉很不平衡,于是上网寻找寄托。高考前,蕊蕊曾经制订了一个一流大学目标,结果没有被名校录取,只上了一所普通的高校。这个成绩曾经优秀的孩子会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了。
经过无数次的研究证明,以分数论英雄并不科学。分数只是教育部门衡量孩子的一个方法而已,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并不科学。
在国外,孩子的成绩只分为A、B、C、D、E五种,老师和父母从不像国内那样“望高分而兴奋”。他们为什么不那样做?那些成绩低的孩子往往预示着“低能”和“差劲”,他们面对老师们时,就会呈现一定的挫折感。在父母那里,如果听说孩子考砸之后,便斥责孩子,这又让孩子更加难过。
父母和老师通常认为好成绩可以激励那些好学习的人,以对成绩差的孩子予以警示。这个观点其实有些站不住脚,我们都知道,人的道德和品质可以用荣誉来激励,但求知和学习再这样就不妥了。因为,对一个受过刺激而学习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失去求知和学习本身的乐趣。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可能失去其他方面更多的权利。对那些成绩差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增加心灵的负担,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的例子值得借鉴: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常常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赏和表扬,但在更高一级的学校或社会上,他们并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反而因此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折磨。而那些成绩平平的孩子却后来居上,在高年级或社会上建功立业而倍受尊敬。
因此,小学阶段的考试分数并不代表孩子永远根正苗红,不要太看重。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法,不断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而不要用分数去衡量孩子的优劣。面对分数,告诉孩子,不要以此为荣,也不要以此为忧。它不过像一个游戏的测验,获高分,只需遵守游戏规则就可以了。在英国的低年级的孩子的考试中,就取消了打分数和排名次,以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
1.分数不能决定孩子的前途。父母或老师如果通过打分数就能判断出孩子的前程、优劣,不是迷信和占卜吗,父母不是先知了吗?
2.学习不是判断孩子前途的唯一标准,不要为了一时的成绩而抹杀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潜质,思维和自信等情商潜质也是孩子以后成功的关键因素,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这些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