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擦是不是通常发生在孩子肚子咕咕叫的时候?或是其他,比如,孩子疲劳、刺激太多等等。
2.他的学习作业是不是太难了,或是太简单了,让其过于受窘,或是过于得意忘形?
3.孩子的生活是否枯燥无味,感觉没劲才发的牢骚?
4.你推给孩子的事情太多吗?使孩子像上了发条似的去应付各种事情?
5.孩子在平时不玩耍吗?课间没有休息,没有做过游戏?
6.孩子的睡眠有问题吗?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或许,用在教育孩子身上不算恰当。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不断与孩子发生摩擦,孩子处处与父母作对,这时,就得考虑一下了,父母很可能在不经意间给孩子人为地设置了路障。父母可试着从孩子“反抗”的痕迹里找出他们的行为模式,得到一个可以解决的办法,不要再为孩子没有“顺着”而去“给他好看”。
一个孩子刚进入二年级,父母就把他的学习抓得很紧。在学校举行的一次家校合作教育的会议上,该父亲得意洋洋地向老师们介绍起了孩子的“学习经”:早晨,孩子6:30起床,7:00开始送上学。中午11:45放学,接送和吃饭后,就到了下午1:00,然后送学校。4:00放学,4:30到家,开始完成作业,6:00吃晚饭,学习停顿一下,6:30继续做作业,直到晚9:00,然后睡觉。
例子中是一个八岁孩子的一天,紧张而又压抑。这显示出父母抓孩子的学习有些不尽人情,不但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而且不知将孩子究竟引向何方。其实,孩子非智力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当父母的教育目标仅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把孩子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那父母下一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格?
有时,或许并不是孩子的过错。上面就例举了孩子的一些特殊情况。这给父母敲响了一个警钟,要小心平时生活中孩子情绪失控的情况,尤其是正处于累饿状态的孩子。
父母也是从自然界进化来的,在骨子里,都有粗野的特性,如果想进行破坏活动,人人都可能称得上“天才”,孩子在这方面表现更加显露无遗。对孩子来说,他们偶尔摆脱约束,尽兴地玩耍一番,也是合情合理的,我们成人在生活中,感觉疲惫之时,也经常进行这方面的活动。
一位明智的母亲说过,孩子大一些时,就需要破坏一些东西了。她给孩子买便宜的塑料盘子和皮球,让孩子任意“胡作非为”。这位智慧的母亲深知: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偶尔的凌乱、松散和发泄。
1.让孩子发泄个够。当孩子随意胡闹、瞎搞的时候,你不要随意制止他。你让他尽情地制造噪音,打破东西……这些无关痛痒的破坏不需要太在意。
2.为孩子创造尽兴挥洒的环境。有空时,你可以带孩子到空旷的公园里玩喷水管,在海边或河边随心所欲地玩得又湿又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