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同样是作死,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说这些家伙都是为了刷名声的货色。
同样的做一件事情,虽然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是有些时候,目的甚至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也不一定。
就像经典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反派是为了自己的权势而做出这个事情,而包大人找到了正统太子,不也是没有让这个从小没有执政经验的家伙上位做皇帝嘛。不说做不到做得到,而是包大人压根就没这个想法。
当然,从墓地上来说,包大人是怕这个从小在外面生长的家伙回来之后把朝政弄个一团糟,但是就结果来说,却是一样的。只是这个事情,人们解读的时候默认反派太强大,包大人无力回天而已。
不过不管怎么说,人家舍生忘死的去做事,哪怕是为了刷名声,也是值得称道的。至于说什么目的,那只能说无欲无求的圣人是很少的。
就像党锢之祸的事情,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有霍光的格局的。这些家伙号称清流,对自己的行为有着严苛的要求,自然不愿意去触及权臣这个事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一个是他们的能力不够强大,做不到拨乱反正,另一个则是思想太古板,不知变通。用包大人的话说,想要和奸臣斗,那就要比奸臣更加奸诈才行。而他们这些人,号称清流,不与世同浊,坚决不用那等下三滥的手段。然后每次都被诬告陷害。
所以说,既不能正面阳谋碾压,又不能侧面阴谋陷害,结果自然是败亡喽。
“若是说汉帝不依仗宦官夺权,又该怎么做呢?”鲍鸿疑惑道,“难道纯粹的等待清流士人前来救驾?就好像汉初吕后时期那样?”
“难道不是吗?”霍光冷笑道,“如果仅仅是外戚作乱,最不济又能到什么程度?只要人心在刘汉,外戚最多也就是得意一时而已,数不尽的有识之士自然会上来把外戚推下去!”
“可是任用宦官之后,导致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也看到了!”霍光笑道。
“当然,我也听说了,前面王氏外戚篡位,甚至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但是最终结果如何?那什么光武帝还不是举着大汉的旗号复辟了。”霍光继续说道,“那个时候,人家只是在反新朝王,而不是反刘汉。可现在呢?”
汉元帝驾崩后,西汉的第12任皇帝刘骜即位了,他就是西汉最荒淫无道、死于赵合德温柔乡中的汉成帝。有这样的政治废物当皇帝,王政君家族粉墨登场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王氏集团”最后集汉朝的军政大权于一身,总理朝政,将汉朝的“外戚专权”势力推向了顶端。
王政君有个外侄叫王莽,王莽可谓是古人“伪君子”中的真正王者,他年轻时为人谦恭声名远播,甚得世人好评,到他凭借外戚关系位极人臣时,其狼子野心就暴露出来了。汉成帝死后,短短几年里汉朝又换了两位短命皇帝“哀帝、平帝”,公元5年,王莽干脆毒杀了汉平帝,自己当起了所谓的“摄皇帝”。“摄”毕竟还是代政,“摄”至公元8年,王莽开始代汉自立,成立“新朝”,西汉王朝就这样葬送在王氏外戚手上。
“但是不管怎么说,外戚可能取而代之,而宦官却很几乎不可能有取而代之的机会吧!”鲍鸿沉声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汉帝依靠宦官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屁个道理!”霍光不屑的骂道,“只要汉帝自己稍微精明一点,不那么废物,依靠士人掌握权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外戚、宦官还会相互抱团,相互之间密切合作。而士人党在为国尽忠方面或许会团结一致,但要说团结一致掀翻当前政权,完全没有忠臣义士,你觉得可能吗?”
“……”这个时候,鲍鸿当然不能说,接下来的魏国,就是一群世家一起坑了曹魏,把世家代表司马家推了出来,最终……
当然,这和曹老板唯才是举,不和清流党一起玩是有关系的。不过也是因为清流派看不起宦官背景的曹老板的关系。
不过反过来说,系统说的也的确有道理。除了曹老板那一局,世家一起把曹魏黑了之外,汉朝整个历史上,士人基本上为国效力的是非常多的。
就像汉末最大的两大家族之一的杨家。杨家和袁家这两家同为文化望族,但是杨修以及杨修之前的家主都没有一定中原之意,所以杨家一直是竭力维护汉朝的统治。当杨修发现曹操有代汉之心时,他就不与太祖合作,并且经常恃才放荡,不给曹操情面。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杨修也跑到了曹操的大本营中。但杨修到了曹营不但不出良谋,反而经常扰乱军心,这是曹操杀他的一个原因;再则杨修参与曹植与曹丕的争斗,这是曹操杀他的另一个原因。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家伙难道不知道曹老板心黑吗?跑过去其实要说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就和曹老板瞎折腾,可能吗?
更不用说旁边荀汪他们家的代表人物荀彧了。曹老板麾下最重要的文臣,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老板称为“吾之子房”。
曹老板开始反董的时候,荀彧就开始追随了,基本上曹老板一生的大多数事件都有他的参与。
古人有说:管仲相桓公伐山戎、伐陈蔡、伐楚、伐晋,其意欲尊周尔,而桓公遂有封禅之志。文若依曹公,平青徐、平许洛、平河朔、平汉南,其志欲尊汉耳,而曹公遂有九锡之议。管仲知封禅之不可许也。故设词以拒之;文若知九锡之不可长也,故逊词以却之。
管仲幸,故桓公从其说以全勤王之功;文若不幸,故曹公不用其语以成窃国之祸。
平青徐、平许洛、平河朔、平汉南之类的不说,反正功劳绝对是有数的。就说曹公遂有九锡之议,文若逊词以却之的事件。
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