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前陆舟在普林斯顿的时候,确实偶尔和一些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交流过,但也不是和谁都那么熟悉。
总不能和他说过话,他就得把人家名字给记得吧?
何况普林斯顿这么大,他只待了那么几年,也未必见过这位仁兄。
仔细搜罗着记忆中的名字,陆舟实在没有找到一个能和他对上号的,直到他登陆了学术查询网站,输入了这个名字之后,才发现这位仁兄究竟是何许人也。
结果不搜不知道,搜出来来头还不小。
克鲁格曼!
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国际贸易、汇率与宏观经济学专家!
学术履历上最辉煌的一笔,是于1994年成功预言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预言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使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如日中天,更是直接导致了后来他于08年获得诺奖。
不过令陆舟感到奇怪的是,他为什么联系上自己。
邮件的大意大概是询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想和他视频当面聊聊学术上的事情。
虽然对经济学不是很感兴趣,但在思索了片刻之后,陆舟还是编辑了一封回信发了过去。
【今天上京时间晚上八点,如果你有空的话,我们可以聊聊。】
毕竟同为拿过诺奖的学者,面子还是得给一点的。
反正,他也在休假,闲着也是闲着……
……
晚上八点。
按照约定的时间,克鲁格曼出现在了视频通话的镜头中。
第一次见面的这位教授甚至连自我介绍的寒暄都省略了,几乎是刚刚接通视频电话,便用迫不及待的语气说道。
“你不知道你的研究成果有多么重要!”
被这突如其来的发言弄得有些不明就里,陆舟微微愣了下:“……我确实不太清楚,甚至不太清楚你指的是哪个研究成果……能和我说说嘛?”
深呼吸了一口气,克鲁格曼解释说道。
“Bewley模型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领域,你的改进模型……我暂且称它为Lu-Bewley模型好了,不但解决了Bewley模型计算量庞大且步骤繁琐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减小了模型的随机误差!”
Bewley模型?
原来是小彤的那篇论文……
听完了克鲁格曼教授的描述之后,陆舟脸上终于浮现了一丝恍然的表情。
不过,也仅仅只是恍然而已,并没有出现克鲁格曼教授期待中的感兴趣的表情。
见陆舟没有说话,克鲁格曼教授以为他没有听懂自己说的究竟意味着什么,于是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这么说吧,将一切复杂的研究抽丝剥茧,经济学的终极目标只有两个,一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协调社会的利益关系!如果我们能够获得一个精确的模型,甚至是尽可能精确的模型,站在文明的高度我们能将资源的配置优化到最大!站在个人的角度,我们甚至能够通过经济活动预测未来!”
对预测未来这个词终于有了点反应,陆舟向后靠在了椅子上。
“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笑了笑,看着视频电话那头的克鲁格曼教授,陆舟继续说道,“经济学的原理我不是很懂,但对于混沌的系统……好像从来没有什么数学模型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预测。哪怕我随便举个例子,你如何预测到可控聚变技术的诞生?又如何在它诞生之前预测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你说的这个不是重点,”克鲁格曼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我可以告诉你,技术进步在理论上是可以用研发投入、GDP占比等等几个参数概括在模型中的,哪怕你无法理解也没关系,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只要你在Bewley模型的数学改良上继续研究下去,我敢肯定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定属于你!”
“可是……我已经拿过菲尔茨奖了,”陆舟耸了耸肩,继续说道,“诺贝尔奖也拿过一个了。”
视频中的气氛,迷之尴尬了一会儿。
克鲁格曼教授轻咳了一声,劝说说道。
“你就不想再拿一个吗?这可是诺贝尔奖……”
“对我来说,诺贝尔奖的吸引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陆舟叹了口气,说道,“你知道吗?比起能够获得怎样的荣誉,我还是对那些足够令人着迷的难题感兴趣,你能理解这种感觉吗?亲爱的克鲁格曼教授。”
“……”
克鲁格曼并不想接话。
他甚至想将手边的钢笔扔在屏幕上。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他讲对荣誉已经没有追求了。
好吧,即便这家伙确实有这么说的资格,也实在是太气人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