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迅变化,那一笔一笔的墨迹,好似活过来一样,分离流动,在冥冥之中,投影其意念深处,构成了乾、坎、艮、震、中、巽、离、坤、兑九字,并各领一处,排列组合,构成奇妙痕迹,不时有阴影落下,就像一人行走,脚步不断落在地上似的。
“这九宫步当真玄妙,在那易理之中,潜藏人道精华,同时又贯穿武道玄奇,当真是一部奇功,却也只是邱先生随手写下,如此看来,先生当真可称为学究天人!”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两个字了,半年之前,李炎派去与邱言两名徒弟论道的人尽数失手,他自然不会甘心,就算知道自己是被李英连利用,也将那小人惩治,可事情已经生,若是退去,他总觉得会被世人看清。
于是,李坤遂豁出面子,去求助了一名当世大儒,言说厉害,并拿出知行之道不断扩张,吞食其他学派地盘的种种迹象和证据。
那名大儒自身并非坐镇书院,所以没有参与东华争夺气运一事,正是空闲,但他本人也有道统学说想要传承,便就心动,同时也是听闻了知行之道的名号,有心要去切磋,是以答应下来,与邱言论道。
这一次,邱言没有排除自己的弟子——这是为了表现尊重,亲自出面,双方论道来去,最后的结果,竟是邱言借机整理思绪,将那“事”部完善许多,并且爆出惊人之能,辐射四周,使得在场众人观论的众人,沉浸其中,体会到诸多将领、战事、战役、战争的过往。
最终,邱言从中凝结出一点“战事”精华,归于心中,那诸多幻景也随之消散,可那位论战的大儒,却主动认输,接着二人又探讨起来。
与之相比,第一次由此经历的太子李炎,同样也在那一天观战,沐浴了典籍光辉,心中念头才有变化,并随后研读邱学书籍,慢慢有所明悟,这对待邱言的态度,自然是急变化,最终显露出诚心求学的姿态。
不过,面对太子李炎的变化,邱言在其人过来致歉,并且求教的时候,却没有答应。
至此,李炎却没有气馁,居然显露出些许韧性,他见邱言一点也不给情面,同时经过这一段时间,不断网络各方去与邱言挑战,无形中增长了见闻,也知道了邱言如今的地位,并非是依靠官职,自然不会想要用强。
于是,这位未来的皇帝,居然选择了与那只猴子一样的做法——示之以诚!
不过,猴子的心思没有多少弯弯道道,有如赤城婴儿,最后只想到了在山门外长跪不起,可李炎到底是经历众多,再加上他的地位摆在那,真要是给邱言下跪了,立刻就要风起云涌,牵扯出一大堆事情,更会让邱言的政敌欢欣鼓舞,再展雄风。
所以,李炎所选的,是迂回路线,算是一种投其所好,他知道邱言打算建起一座书院,来传播邱学,便主动接过了这差事。
邱言因在朝为官,能抽出的时间不多,在加上其他种种原因,这书院的地址虽然勉强定下来了,可这工程的进境一直颇为缓慢,原因就是这书院的构造颇为繁杂,各种布置都有讲究与深意,单纯去看设计图纸,普通的工匠很难领会里面的奥秘,须得有人在边上点醒。
这个人,除了邱言,也就还有他的两名弟子,至于其他有着类似水平的人,邱言就算能叫动,也不会这么做——你让一个有着不错文道造诣的人,整日里去那工地上来回,在大部分人的眼里,就显得大材小用了。
就算邱言的知行之道,其实倡导这种身体力行,从细微之处见真章的事情,可如今的京城,正处于各方角力的关键点,委实不便于节外生枝。
这个时候,太子突然出面,接过了差事,更是透露出自己要拜邱言为师的架势,然后拿着图纸,找到了工部,直接调用起王朝之力。
一个王朝,何等广博,人才济济,就算邱言的图纸很是深奥,但只要每日过去请教一刻钟的时间,也足以维持一日进度。
而太子出面,也和臣子出面不同,若是邱言动用工部之力,自然是弹劾的奏章连绵不绝,可太子李炎既然说要拜邱言为师,而不久前皇帝李炎,也正是给邱言加上了太子少师的头衔,这样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况且,皇帝重病,变天在即,这种时候谁又回去触太子的眉头?
可即便由工部出马,进境依然不快,好在大的轮廓很快确定,只是细微处要多花功夫,是以这书院的院落,早已成型,正是李炎眼前的这座。
...